3月27日,海洋装备战略研究院在上海组织召开2024年中国工程院重点咨询项目“绿色新能源动力船舶发展路径研究”、“海洋科技创新提升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效能研究”和“海洋装备高质量发展需求引领的海洋科技创新模式研究”结题前置评审会。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2025-02-24
">2024年我国海洋经济强劲发展,经济总量首次突破10万亿元。自然资源部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司2月24日发布《2024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显示,初步核算,2024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达105438亿元,较上年增长5.9%,呈现强劲发展势头。数据显示,海洋制造业增加值占海洋生产总值比重超三成。海洋船舶工业方面,以修正总吨计的新承接海船订单量、海船完工量和手持海船订单量国际市场份额首次全部超过50%。海洋服务业对海洋经济带动作用显著。2024年,海洋服务业增加值占海洋生产总值比重为59.6%。海洋旅游市场持续升温,邮轮旅游热度高涨。海上风电逐步进入规模化、集群化发展新阶段,全年海上风电发电量同比增长近30%。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2025-02-24
来源:国际船舶网,2025-02-22
">2月19日,韩国下届总统热门人选、最大在野党共同民主党党首李在明,出席“特朗普时代:韩美同盟与造船产业、K -军工产业的前景”座谈会。会议由共同民主党未来经济增长战略委员会、共同民主党民主研究院与韩国造船海工装备协会(KOSHIPA)、韩国防卫产业振兴会举办的联合主办,韩国三大船企HD现代重工、韩华海洋、三星重工的代表均到场参会。李在明在会上表示:“美国总统特朗普对造船业表现出了格外的关注,但美国造船业在全球已没有什么优势。韩国造船业尽管面临中国赶超的压力,但仍然具备自身的竞争优势。韩国造船业若能充分发挥这一优势,与美国开展合作,或许将为韩国带来更多订单和新的发展机遇。”李在明进一步解释道,美国国会正在推动一项立法,旨在让其盟国参与到美国军舰建造过程中。会上,韩国造船界代表向政府和国会提出诸多建议,希望政府确保充足预算,为环保船舶技术实证开发提供支持,帮助韩国船企获取更多订单合同,增强国际竞争力。还包括设立军工出口振兴基金、放宽对中小造船企业的金融支持条件、放宽军舰MRO(维护、修理和大修)相关保安限制等。针对这些诉求,李在明回应称,将深入探索国会在其中可发挥的作用,同时要求相关部门尽快明确造船、国防产业研发(R&D)预算的规模以及具体的支持项目。
来源:国际船舶网,2025-02-22
韩国政府明确表示,其核心宗旨在于摆脱中国造船业日益紧迫的竞争压力,全力挖掘那些相较于韩国船企间竞争更需紧密合作的领域,并给予优先支持。据悉,抢占国际海事组织(IMO)国际标准的技术研发合作项目,及考虑到韩国造船业劳动力短缺现状共同筹备外籍劳工培训计划等创新性构想,已成为政府和船企重点讨论的候选合作课题。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最快将于2月中旬完成筛选,并正式公布与韩国造船界共同推进的课题。这些课题紧密围绕三大船企的共同技术需求展开,涵盖众多关键领域。
来源:国际船舶网,2025-02-03
">中国造船业在高端船舶领域的迅速崛起正倒逼韩国造船业重构竞争范式。在刚结束的2024年,虽然全球累计新船订单成交量达到了2412艘6581万CGT、创下过去17年来的最高纪录,而韩国造船业接单量仅为250艘1098万CGT,全球市场份额继续下滑至仅16.5%,是2016年以来最低水平。中韩造船业差距进一步拉大,在中国船企的冲击下,韩国造船业在VLCC和大型集装箱船这两大传统优势船型市场上彻底失守,仅剩LNG船市场仍然保有主导地位。面对中国在全球造船业竞争格局中的强势表现,韩国政府已充分认识到合作对于韩国造船业发展的关键意义,并积极致力于推动韩国三大船企——HD现代重工、三星重工、韩华海洋联合开展技术研发,全力谋求新的发展机遇,共同应对中国造船业的挑战。这一战略转向标志着韩国造船业正式进入“协同创新”时代。
韩国政府明确表示,其核心宗旨在于摆脱中国造船业日益紧迫的竞争压力,全力挖掘那些相较于韩国船企间竞争更需紧密合作的领域,并给予优先支持。据悉,抢占国际海事组织(IMO)国际标准的技术研发合作项目,及考虑到韩国造船业劳动力短缺现状共同筹备外籍劳工培训计划等创新性构想,已成为政府和船企重点讨论的候选合作课题。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最快将于2月中旬完成筛选,并正式公布与韩国造船界共同推进的课题。这些课题紧密围绕三大船企的共同技术需求展开,涵盖众多关键领域。
来源:国际船舶网,2025-02-03
巳巳如意,平安顺遂
阖家幸福,新春快乐
">灵蛇献瑞,福运绵长
岁岁喜乐,年年胜意
在这辞旧迎新之际
在这阖家团圆的温馨时刻
海洋装备战略研究院向您致以最衷心的问候
巳巳如意,平安顺遂
阖家幸福,新春快乐
1月25日,海洋装备战略研究院组织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地合作重大项目“上海绿色智能船舶产业发展路径与对策研究”项目启动会。项目负责人林忠钦院士,中船动力(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琤,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副院长李鑫,中国船舶集团首席专家陈刚、胡可一、金燕子,中国船舶集团第七〇四研究所焦侬研究员,中国船舶集团第七〇八研究所李从波研究员,中国远洋海运集团科技创新部低碳与新能源研究室赵科经理等行业专家参会指导,来自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院士中心、上海市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研究中心、海洋装备战略研究院的项目组成员参加会议。
来源:国际船舶网,2025-01-13
">随着全球造船业步入新一轮景气周期,韩国造船业的产业技术人员数量在九年后再次呈现增长态势。凭借在高端船舶领域的强大竞争力,韩国船企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高端人才投身造船业。近日,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发布了《2024年产业技术人力供需实态调查结果》报告,报告显示,在韩国从事造船业的产业技术人员在时隔9年后,再度呈现增长态势。据分析,这一积极变化得益于韩国造船企业以环保高附加值船舶为核心的接单情况得到显著改善。不过,与半导体、生物健康等尖端产业相比,其增长率仍存在明显差距。报告所提及的产业技术人员,指的是企业从事研发(R&D)、技术、生产管理以及信息通信业务等岗位,且具有高中毕业以上学历的人员(包括企业高管)。本次调查以2024 年7至10月期间,劳动者人数在10人以上的韩国全国21086 个样本企业作为研究对象。调查结果显示,以2023年末为统计节点,韩国造船业的产业技术人员总数达到58528 名,相较于 2022 年末的58042 名,增加了0.8%,即新增486 名。从年度对比来看,韩国造船业的产业技术人员同比呈现增长趋势,这是自2013 年年末(当时人数为58528名,同比增加19.2%,新增11238名)之后,时隔9年的首次回升。从2015年(人数为67064名)至2022 年期间,韩国造船业每年的产业技术人员都处于递减状态。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指出,韩国造船业的产业技术人员数量之所以出现反弹,主要原因是以环保船舶为中心的订单形势向好。
来源:国际船舶网,2025-01-13
近日,自然资源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国海洋经济呈现出强劲发展势头。海洋在保障国家能源、水资源、食物供给等方面的地位更加突出。相关数据显示,海洋成为油气增储上产的主力军。2024 年海洋原油新增产量占全国原油新增产量的比重保持在 60%以上,海上风电累计并网装机容量全球占比超过50%。2024 年海水淡化产量预计超过4 亿吨,工业冷却海水用量超过1800 亿吨。海洋水产品总量稳定增长,连续 35 年位列全球第一,成为名副其实的“蓝色粮仓”。船舶和海工装备市场份额占全球50%以上,海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均超过全球三分之一,为全球经济增长提供了重要动力。此外,我国海洋科技水平明显提升,“梦想”号探秘大洋、南极秦岭站崛起冰原,妈祖海洋数值预报模式全面推广。海洋科技加速向智能化、无人化和数字化转变。
来源:央视网,2025-01-04
近日,自然资源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国海洋经济呈现出强劲发展势头。海洋在保障国家能源、水资源、食物供给等方面的地位更加突出。相关数据显示,海洋成为油气增储上产的主力军。2024 年海洋原油新增产量占全国原油新增产量的比重保持在 60%以上,海上风电累计并网装机容量全球占比超过50%。2024 年海水淡化产量预计超过4 亿吨,工业冷却海水用量超过1800 亿吨。海洋水产品总量稳定增长,连续 35 年位列全球第一,成为名副其实的“蓝色粮仓”。船舶和海工装备市场份额占全球50%以上,海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均超过全球三分之一,为全球经济增长提供了重要动力。此外,我国海洋科技水平明显提升,“梦想”号探秘大洋、南极秦岭站崛起冰原,妈祖海洋数值预报模式全面推广。海洋科技加速向智能化、无人化和数字化转变。
来源:央视网,2025-01-04
值此辞旧迎新之际
中国海洋装备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
向长期以来给予我们关心、支持与指导的
各级部门、有关单位
以及各位领导、院士、专家们
致以最衷心的感谢和最诚挚的问候!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海洋装备战略研究院紧跟时代步伐,牢记科技咨询使命,坚持高质量服务国家科学决策,为海洋装备工程科技发展贡献智慧。
智库研究:稳健前行,成果斐然。过去一年,战略研究院与行业紧密合作,聚焦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绿色低碳转型、科技创新能力等问题,承担来自中国工程院、上海市、天津市、浙江省等部门和地方的决策咨询研究项目,为科学决策提供扎实的研究支撑。多渠道报送政策建议案23份,参与国家重大工程论证和规划,在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决策影响力显著增强。
智库产品:紧跟前沿,传播思想。2024年新增《观察与思考》决策咨询产品,旨在以更加深入的视角剖析海洋装备行业的热点问题。战略研究院不断强化智库情报信息服务体系,已形成《海洋装备快报》《海洋信息每周参考》《船舶数据洞察》《造船强国月报》等系列信息产品,覆盖国内外科技、政策、产业等发展动态与前沿趋势,为行业提供精准、及时的信息支持。
智库交流:成效显著,共谋发展。面向智库内涵式发展,着重加强科技智库人才培养,与13家行业科技智库联合举办智库青年人才培训和学者沙龙,助推智库人才能力提升。积极搭建高端战略交流平台,举办第四届海洋装备发展战略论坛等多场学术活动,围绕国家海洋装备重大战略需求、行业发展趋势、国内外海洋装备工程科技前沿等,交换观点、交流思想、凝聚共识。
2025年是战略研究院建院10周年的重要里程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将迎来更加广阔的机遇。战略研究院将继续秉承初心与使命,以全球视野谋划未来发展蓝图,持续深化智库合作交流机制,不断提升战略咨询与决策支持的能力,以更加精准、高效的战略咨询服务,为实现海洋强国的伟大梦想贡献智慧与力量。
新年伊始,祝愿伟大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祝愿大家万事如意、幸福安康!
中国海洋装备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
2024年12月31日
岁华更替,万象更新
值此辞旧迎新之际
中国海洋装备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
向长期以来给予我们关心、支持与指导的
各级部门、有关单位
以及各位领导、院士、专家们
致以最衷心的感谢和最诚挚的问候!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海洋装备战略研究院紧跟时代步伐,牢记科技咨询使命,坚持高质量服务国家科学决策,为海洋装备工程科技发展贡献智慧。
智库研究:稳健前行,成果斐然。过去一年,战略研究院与行业紧密合作,聚焦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绿色低碳转型、科技创新能力等问题,承担来自中国工程院、上海市、天津市、浙江省等部门和地方的决策咨询研究项目,为科学决策提供扎实的研究支撑。多渠道报送政策建议案23份,参与国家重大工程论证和规划,在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决策影响力显著增强。
智库产品:紧跟前沿,传播思想。2024年新增《观察与思考》决策咨询产品,旨在以更加深入的视角剖析海洋装备行业的热点问题。战略研究院不断强化智库情报信息服务体系,已形成《海洋装备快报》《海洋信息每周参考》《船舶数据洞察》《造船强国月报》等系列信息产品,覆盖国内外科技、政策、产业等发展动态与前沿趋势,为行业提供精准、及时的信息支持。
智库交流:成效显著,共谋发展。面向智库内涵式发展,着重加强科技智库人才培养,与13家行业科技智库联合举办智库青年人才培训和学者沙龙,助推智库人才能力提升。积极搭建高端战略交流平台,举办第四届海洋装备发展战略论坛等多场学术活动,围绕国家海洋装备重大战略需求、行业发展趋势、国内外海洋装备工程科技前沿等,交换观点、交流思想、凝聚共识。
2025年是战略研究院建院10周年的重要里程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将迎来更加广阔的机遇。战略研究院将继续秉承初心与使命,以全球视野谋划未来发展蓝图,持续深化智库合作交流机制,不断提升战略咨询与决策支持的能力,以更加精准、高效的战略咨询服务,为实现海洋强国的伟大梦想贡献智慧与力量。
新年伊始,祝愿伟大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祝愿大家万事如意、幸福安康!
中国海洋装备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
2024年12月31日